由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学会(APKASS),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共同承办的 2019APKASS 峰会和第 16 届 IFOSMA(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论坛)于 2019 年 4 月 18 日—21 日在中国成都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筹备历时 2 年,期间得到了 APKASS-China 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香港骨科协会、《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大力支持。会议注册代表共 1 998 人,来自 21 个国家和地区;投稿论文 1 630 篇,手术演示视频 60 个;录用发言 397 人,E-poster 263 人。33 个主题分会场,盛会持续 3 天。大会宗旨“运动医学,功能至上,重返运动,管理健康”。 开幕式上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美国、法国、阿根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的 14 位专家,就当代世界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大咖面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讨论,提出了珍贵级的观点。
演讲者 1:Bruce Reider,美国芝加哥大学骨外科名誉教授,美国运动医学杂志(AJSM) 总编辑,骨科运动医学杂志(OJSM)总编辑,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OSSM)名人堂 成员。Bruce Reider 教授认为,当今运动医学界的手术操作技术水平以及手术器械的优 化已经达到饱和,运动医学的未来应属于生物增强工程技术。但他对于现在运动医 学界内几大流行的生物增强性制品持怀疑态度。如富血小板血浆(PRP)过早地在临床 上大量应用,虽然其被美誉为“纯天然”制品、无毒无害,但功效有待考究。他认为 PRP 成为了许多医师的营销工具,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目前对生物增强性制品方面的监管相对松散,且药品配送系统逐渐趋于商业化。同时 Bruce 教授认为干细胞工程是运动医学的未来和希 望,但是也存在许多炒作成分,他评价间充质干细胞为“诱人的高科技魔法”,但同样由于药品监管力度不够,使其成为“自我推广型”医师肆无忌惮推销的商品,而不是药品和生物医学技术。此外,他还调侃到如今生物支架和鞘管在关节镜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太复杂,业界水平参差不齐,如同未婚中年男女之间的关系一般混乱。最后,Bruce 教授强调,虽然生物增强工程刚刚起步,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是经过不懈努力,未来人人都可以从生物增强工程中受益!
演讲者 2:李国平,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 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创始主委、前任主委,前任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 研究所所长。李国平教授指出,当代运动医学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如今不断成立的各 大运动医学协会、组织,都是我们多年努力工作培养的硕果,其中积累的人才都是运动 医学事业发展的根基。李国平教授强调,运动医学的发展需要团队合作,应该形成老- 中-青年梯度合作模式,还需要建设多学科合作团队,各大医疗、科研中心之间应该互帮 互助、共同进步。最后,李国平教授指出,无论人才的培养还是事业的发展,都讲究以和为贵,我们的学界氛围需要和平、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帮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将心比心,如此运动医学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演讲者 3:Freddie Fu,ISAKOS 前任主席,美国匹兹堡大学骨科运动医学主任医师、教 授,第 8 届美国匹兹堡大学杰出贡献教授。Fu 教授认为最新的技术未必是最好的。 目前业界普遍存在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现象,我们推崇的循证治疗是否是真正的在 “循证”?此外,Fu 教授还强调虽然科研创新必不可少,但科研创新需要以确 实的证据为根基,而不是受市场控制,受利益驱使。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的公布对于健 康事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阳性结果需要被单独证明。我们运动医学医生需始终 秉承患者至上的行医态度!
演讲者 4:Johannes Barth,法国关节镜协会(SFA)副主席,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肩关节 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医师、教授,欧洲运动创伤&膝关节镜协会(ESSKA)旅行学者团 主委。Barth 教授开场即宣言“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业界停止抨击和诟病 Lartajet 手术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努力探寻如何治疗 ACL 损伤的年轻患者。虽然有诸多 关于 Lartajet 手术严重并发症的报道(如术中骨折、术后疼痛、感染、神经损伤、肩关节 活动度降低、内固定失败、骨不连等),但如果是训练有素的医疗团队用此种术式来 治疗患者,其预后却大多良好。此外,Barth 教授提出了当今治疗 ACL 损伤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对于高危人群 ACLR 术后韧带再断裂率达 18%~28%,二次手术率达 18.9%~26.7%,术后膝关节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率仅 50%~65%。Barth 教授提出有许多降低 ACLR 手术失败率的辅助措施,如保留 ACL 韧带残端的术式可以降低移植物断裂率,ALL 的重建也可以降低移植物断裂率。
演讲者 5:Nobuo Adachi,广岛大学骨科运动医学主任医师、教授,亚太骨科运动医学 协会(APOSSM)及欧洲运动创伤&膝关节镜协会(ESSKA)旅行奖学金获得者, ISAKOS John Joyce 一等奖获得者,膝关节外科运动创伤关节镜杂志(KSSTA)编委。 Nobuo 教授介绍了超细纤维关节镜(UFF)的发展,他提出传统关节镜治疗流程复 杂,给患者造成的负担大,因此致力于研发更为简便、侵入性更小的关节镜。他介绍 了最新研发的 50 000 像素级别的 UFF,该 UFF(直径 1.1mm)较传统关节镜(直径 4.0 mm)更纤细、创伤极小,并且能够较清楚地观察关节腔内结构,能够用于关节镜检查。此外,还有 30 000 像素级别 UFF,其优点是亮度更亮,缺点是像素较低。目前,UFF 已经经过了大量临床前研究,部分已投入临床使用。Nobuo 教授指出,UFF 的关节镜检查可以用于患者的门诊治疗。UFF 治疗流程:患者至门诊-理学检查-X 线检查-UFF 镜检-做出诊断-术前评估-手术治疗,相对于传统关节镜治疗流程(患者至门诊-理学检查-X 线检查-预约 CT、MRI 检查-再次门诊就诊-再评估-做出诊断-术前计划-手术治疗),能够为患者节约大量时间和费用!
演讲者 6:Claude T. Moorman Ⅲ,美国杜克大学名誉教授、骨科运动医学主任医师,美 国康奈尔大学运动医学&肩关节外科学会主委。Moorman 教授开场热情地介绍了自己 的家乡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市,接着提到了在 2019 年运动医学医生该如何定位膝关 节多发韧带损伤(MLKI)。现在共有的认识是多发韧带损伤需要手术干预,对于 ACL/PCL/PLRI 的重建效果优于单纯修复,大部分 MCL 损伤均是可以修复的。 目前有关 PCL 手术技术的选择存在争议。对于 MLKI 的治疗原则,Moorman 教 授提出诊治应考虑所有失稳机制,且不能指望用单根韧带去稳定多维层面的力学结构失衡。对于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LRI)患者,在修复其 PCL 时存在联合重建和经腓骨重建两种术式,他比较了两种术式的效果,并指出经腓骨重建术式手术显露更容易,避免了隧道撞击,保留了原有组织,能获得较联合重建同等或更优的力学稳定性以及耗费更少的手术时间,所以在重建 PLRI 患者的 PCL 时更推崇经胫腓骨重建的手术方式。最后,Moorman 教授对手术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演讲者 7:陈世益,APKASS 前任主席,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及骨科运动医学联合 会(ISAKOS)执委,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 学中心主任。陈世益教授开场即抛出疑问:ACL 重建手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恢复 关节稳定性吗?Yes!是为了预防 OA 吗?No! 是为了让患者重返运动吗?Yes or No? 接下来陈世益教授又评价了 ACL 重建手术的现状,指出业界之内 ACLR 是非常普遍 的手术,谁都会做,但是缺乏评判手术质量的共同标准和共识。目前,我们太关注于 手术技巧,较少关注功能评价与重返运动;过分强调手术技术与稳定性,导致过度诊断与治疗;忽略患者至上,忽略功能至上治疗宗旨,包括手术方案与康复方案!忽略 ACL 重建的根本目标:重返运动!陈世益教授认为决定 ACLR 是否成功的基础是手术技术,术后康复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功能至上是目标和标准。此外,陈世益教授还进一步指出当今关于优化 ACLR 的最新理念,其一是优化移植物选择,对人工韧带再认识;其二是类等长重建,减少腱-骨滑动和移植物失败,同时他还提醒业界人士注意人工韧带因为缺乏黏弹性与延展性,手术技术更注重精准、等长定位和早期康复,如果按生物韧带重建技术,手术可能失败!最后,陈世益教授再次强调,当今运动医学最值得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
演讲者 8:Myung Chul Lee,APKASS 前任主席,首尔大学国立医院骨科运动医学教授, 韩国膝关节协会主席,韩国骨科运动医学协会主席当选人。Lee 教授用非常严谨的科 研思路对当今运动医学热点话题展开了报告,他对 1980 年至今在 PubMed 上公布的所 有运动医学相关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关于 ACLR 的论文最为普遍,在近十年内 ACLR 可以说是运动医学界最为重要的话题。而在有关 ACLR 的关键词检索中,腱移 植物是最高频的关键词,其中腘绳肌腱和髌腱是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股四头肌肌腱 是近十年来频率增长最快的关键词(3.8 倍),而且在 2019 年为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因此 Lee 教授得出结论,根据近十年的发展趋势,使用股四头肌作为 ACLR 的腱移植物或许成为今后的主流。
演讲者 9:David A Parker,APKASS 前任主席,ISAKOS 助理部长,悉尼大学骨科研究中 心主任,昆士兰大学名誉教授。David 教授指出当代运动医学热点话题主要集中在以 下几个方面:提高外科手术的精确度、办公室化的外科干预、生物强化工程、ACLR、运 动损伤的预防以及卫生经济学。David 教授指出一项新的治疗措施不应仅局限于“创 新”、“有前景”或是“令人耳目一新”,还需要被高效合理地应用,并且有确凿的 科研证据作为理论支撑。
演讲者 10:刘玉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中央保健委员 会会诊专家。刘玉杰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话题,即关节镜在关节以外的应用或 许将成为运动医学的热点,其中一项典型的关节外应用,即使用关节镜治疗先天性肌性 斜颈(CMT),他介绍了局麻下使用关节镜治疗 CMT 的具体步骤并展示了成功案例。此 外,使用关节镜取内固定螺钉或钢板也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关节外应用,还有局麻下使 用关节镜切除 Baker 囊肿、关节镜松解三角肌挛缩症以及松解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等。最后, 刘教授再次强调关节镜在关节外的应用将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
演讲者 11:Yung Shu Hang Patrick,APKASS 秘书长,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FSM)主 席,香港中文大学骨科&创伤科主任医师、教授。Yung 教授认为 ACL 重建术后多久 能够重返运动是最热点和重要的话题,根据 2014 年的麦哲伦调查,ACL 重建的患者重 返运动的平均时间是 8.6 个月。针对 ACLR,Yung 教授提出目前治疗关键点不再是解剖 结构的重建,而是注重韧带神经肌肉控制功能的恢复以及早期全身的运动疗法。除此 之外,Yung 教授认为要使患者能够更快地重返运动,还需要在康复过程中有效 避免引起再损伤的危险因素(动作),在患者重返运动之前需要进行特别的膝关节运动功能测试,还有适度的心理学干预也是有正面帮助的。
演讲者 12:Joo Han Oh,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盆唐医院肩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主任,韩国 运动医学协会专家,韩国骨科运动医学联会主委。Joo 教授首先分析了造成肩关节盂唇 前后位损伤(SLAP 损伤)的机制,其一是前向牵拉损伤,其二是后向回弹撕脱损伤。接 着又介绍了能够帮助诊断Ⅱ型肩关节 SLAP 损伤的临床理学检查,并指出使用的诊断 标准越多,诊断该疾病的特异性会越高,而只使用部分标准则会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Joo 教授认为保守治疗对于 SLAP 损伤来说是可行的,因为 66% 棒球运动员患者经过合 理且充分的非手术治疗后均可恢复至术前运动水平,但若保守治疗过程中,肩关节功能无明显恢复则应尽快手术治疗。最后,Joo 教授详细介绍了在治疗 SLAP 损伤关节镜手术中修复盂唇的要点,并强调术后早期康复运动是恢复运动水平的关键!
演讲者 13:Claudio H. Mingo Saluzzi,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斯托尼布鲁克 医院创伤&运动医学科主任。Mingo Saluzzi 教授首先提出了对拉丁美洲运动医学的 展望,他认为接下来几年拉丁美洲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将会集中在 ACL 重建的再植入- 韧带强化技术、生物软骨再生技术以及保留半月板手术技术等方面。之后,他报道了 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对 1 014 例 ACLR 患者随访,发现 80% 患者合并半月板损伤, 在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采取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半月板修复缝合术的比例是 9∶1。 对此,Mingo 教授提出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真的是一种优良的术式吗?研究结果显示,半月板损伤患者大多伴有膝关节本体感觉明显丢失,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所提升,但是膝关节本体感觉却未恢复。根据 Pengas 等 2012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53 例部分半月板切除患者(平均年龄 40 岁)术后 10 年 KOOS 及 IKDC 评分较同龄人明显降低,其中 13.2% 患者因骨关节炎行 TKR,骨关节炎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4 倍。Mingo 教授再次提到,既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远期预后这么差,晚期并发症如此多,为什么我们还这么热衷于切除半月板而不保留呢?究其原因是半月板缝合修复的医疗器材花费太高(每套全内缝合器材的价值接近 500 美元),而且缝合修复半月板的手术难度也比单纯切除高,外科医生更倾向于选择更简单术式,并且外科医生从两种不同手术中获得的收入是一样的!Mingo 教授认为,将如今主流的半月板切除术替换为保留半月板手术是运动医学界接下来几年需要重点关注的热点,这需要提高医生手术技术、优化医疗社保机制、科普患者相关知识等多方面努力。
演讲者 14:Robert Smigielski,波兰华沙 MIRAI 骨科和康复中心的运动医学主任,Ars Medicinalis 基金国际骨科医生研究所创始人,波兰奥委会委员。Robert 教授首先提到目 前世界人口处于正增长状态,人类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世界正处于一种“健康老 龄化”的进程中,而健康的老龄化需要人们重视生理和心理的卫生,需要有积极的社 会人际关系,最关键的是需要“再生”,这有赖于生物治疗和技术革新。随着人们对生 活质量要求的提升,生物学技术在运动医学之中的应用会成为当代的热点话题,比如 生物制剂 PRP 的流行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使用。Robert 教授提出了生物技术用在运动医学中的实例,如使用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骨软骨缺损模型、向膝关节腔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等。Robert 教授认为再生医学才是运动医学的未来。
最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李箭教授总结,通过各位运动医学界大咖的精彩报告,有理由相信骨科运动医学依然 是医学科学,在“和为贵”的氛围下以“患者之上,功能至上”为其学科根本!用临 床循证的创新来推动运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应避免创新幌子下的过 度诊断和治疗,比如 PRP 和干细胞的过度商业化炒作和应用,各种支架材料的混乱搭配 研究和应用,Lartajet 术式的过多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多发韧带损伤的定义值得商榷以 及诊疗时机和手术技术更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在近十年最热的 ACLR 话题中大家共同认识到“功能至上,重返运动”是最重要的,如何实现又由不同的外科技术和个体化康复技术包括神经肌肉控制功能康复来完成,但“完美 ACLR”的技术一直在路上;股四头肌腱-骨作为 ACLR 的腱移植物将来会成为主流,辅助保残或 ALL-R 可降低移植物断裂率,在 ACLR 同时挽救半月板是将来必不可少的! UFF 和关节镜关节外技术将有很大的推动运动医学发展的应用前景,Ⅱ型 SLAP 损伤已有很好的临床诊断和诊疗方法等。 总之,运动医学最热的是 ACLR,未来发展的主流是生物增强工程技术和再生医学。